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
第四次会议
提案第 168号
民生保障 类
案由:关于筑牢急性传染病“防火墙”的建议
关于筑牢急性传染病“防火墙”的建议
一、背景
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(SARS)疫情考验了我国政府公共卫生危机应对能力。2010年中北美国家海地发生7.3级地震后暴发霍乱疫情,死亡1万人。2017年非洲马达加斯加暴发鼠疫疫情,发病2000余人、死亡200余人。2019年凉山州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疫情、北京-内蒙古人间鼠疫疫情、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和武汉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”疫情,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,再一次敲响了急性传染病防控警钟。
由于自然环境、地理位置、人文习俗及社会发育等诸多因素影响,上述国际国内面临的急性传染病防控严重问题在甘孜州更加凸显,成为全国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极端地区。
(一)防控形势严峻,公共安全隐患突出。我州传染病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.7倍,面临鼠疫、炭疽、麻疹等古老传染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“双重”威胁。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和全域旅游的推进,鼠疫、肺炭疽多点暴发和远距离传播风险剧增,就是“一个航班的距离”,发生类似“内蒙古鼠疫传入北京”的隐患突出、风险更高。同时,炭疽、鼠疫杆菌是制造生物武器的重要来源,一旦被不法分子用作生物武器用于恐怖活动,将会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(二)重视不够,短板突出。通过多年工作,我州急性传染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但鼠疫、炭疽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,无法消灭,疫情暴发风险一直存在,一旦发生危害极大,容易造成社会恐慌,成为国际国内的舆论热点,将会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影响。一是传染病防控既是个老问题,也是个新问题,由于专业性强,各级政府容易忽视其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,重视不够,未形成群防群控氛围,未建立起急性传染病防控的“社会防火墙”。二是州疾控中心编制不足,还存在重大传染病1人防控的问题,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13%,具有公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24%,州级“专业防火墙”的龙头能力不足。县级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9%,具有公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1%。加之疾控人员待遇低,没有职业吸引力,人才引不进、留不住、不愿干现象突出,各县还没有一支能够有效应对鼠疫的专职队伍,基层“专业防火墙”的兜底能力极弱。三是各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急性传染病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处置 的“防火前哨”作用发挥不足。
二、建议
(一) 建立“社会防火墙”。传染病暴发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安全环境是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,传染病防火墙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防火墙。一是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急性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,把急性传染病防控提升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,加强组织领导,履行主体责任,营造群防群控氛围,落实防范措施,化解急性传染病重大风险,筑牢“社会防火墙”。二是建立急性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机制、定期会商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。三是州县建立急性传染病防控专项基金,并作为常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。
(二)夯实“防火前哨”。一是强化急性传染病监测,不断改进监测手段、提高监测质量,提升早期发现和科学预警能力。二是每年开展各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急性传染病防治培训,提升急性传染病诊疗处置能力,切实发挥首诊医生的哨兵作用,做到早期识别发现、就地隔离治疗。三是落实州县急性传染病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联合会诊措施,做到准确诊断,规范处置,防止急性传染病县内传播、州内传播和远距离传播。
(三)构建“专业防火墙”。一是增加州疾控中心人员编制,解决重大传染病1人防控的问题,充分发挥州级“专业防火墙”的龙头作用。二是建立全州鼠疫防治专职队伍,提升鼠疫防治能力。三是建立传染病防治人员防疫津贴动态调整机制,按照公务员目标考核奖标准核定疾控机构目标考核奖,改善传染病防治人员待遇,稳定“专业防火”队伍。四是制定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,夯实“专业防火”队伍。五是建设州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,提升急性传染病防控决策分析、联动指挥能力。六是每年开展一线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应急演练,提升“专业防火”队伍能力,筑牢急性传染病“专业防火墙”。
地址:www.gzzzx.gov.cn
电话:0836-2837355
Copyright ©2020 All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